close

  現代著名哲學家、邏輯學家金岳霖在專業研究之外,興趣頗廣,對對子是其中之一。這一愛好從少年一直保持到景觀設計晚年。
  據金先生回憶,1949年後,他與毛主席一共吃過4次飯。最後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,這一次可以說是湖南同鄉的聚餐,在座的主要客人是章士釗和程潛兩位老人。章先生話很多,“談話中提到蘇聯,章先生說‘西鄰責言勿理也’,或‘勿顧也’,或‘非禮也’。我聽了之後愣了一下,沒有說什麼。他們都是鄉先輩,我不想多說話二手餐飲設備台北。散後,在歸途車子里想到章先生那句話不是可以對‘東裡子產潤色之’嗎?當其時若想到了,說出來,主席一定會大笑起來。可惜我想得不夠快,失去了當面作對聯的機會。”
  其實,金先生的反應是夠快的。在這方面他確新竹買屋有天賦,造詣頗高。
  20多年前,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。19竹北房屋86年年初的一天下午,與一位長我10多歲的學兄在宿舍里談天,不知不覺談到一些哲學名人的軼事。他說曾聽他父親講,金岳霖晚年擬過一上聯,“切切不可一切一刀切”,但苦於擬不出下聯。翻譯家王太慶曾擬一下聯,“人人爭做正人正己人”,似尚不能令人感到渾然一體。
  這位學兄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哲學教授褐藻醣膠功效,曾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工作,所述金先生擬的上聯應是可信的,是否曾親耳聞之於金先生,亦未可知。
  金先生與對聯,他自己的回憶,別人的回憶和研究論述已不少,但此聯似尚少有人道及。
  金先生所擬對聯,用語平實無華,看後即難以忘記,其中的含意是引人回味的。意思也並不複雜:凡事都需要一定的標準或準則,這是當然的,金先生並不否認;他反對或憂慮的是過度的一刀切,一刀切的危害是不可小視的。
  金先生針對何事、何種具體現象而擬此聯,年代久遠,難以做切實的考證了,但也不是一點蹤跡沒有。在晚年的回憶文字中,金先生提到,他到中國科學院哲學所不久,一位青年同事曾大聲說:“我發現知識分子不能辦事。”起因為何?不得而知。這話或許給金先生不小的刺激,“我沒有多少知識,可是,早已被安排在知識分子之內,而我又什麼事都不能辦,就證實了他的話。但是,還是要承認有非常之能辦事的知識分子,陳岱孫先生就是這樣一個。”前面的判斷輕輕地被否定了。抗日戰爭勝利後,清華大學回到清華園以前,梅校長派陳先生回北京做恢復清華園的工作。清華校園受到日帝軍隊的破壞,糟蹋得不像樣,教員的宿舍也成為養馬的房子。陳岱孫先生居然在短期內把清華校園收拾到原先一樣,重辦大學。“這就說明,真的知識分子是可以做工作的,可以辦事的。”一刀切,是很容易被證偽的。
  幾十年過去,此聯仍讓人有強烈的共鳴。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,仍存在一些“一刀切”現象或問題,未能得到很好解決。
  21世紀什麼最重要?人才。各地區、各行業、各單位都在制訂措施標準,或選拔培養,或大力引進,積極效果當然有,其中一刀切的問題很突出。
  某大城市有一年在選拔幹部時宣佈了一條要求,就是當批提拔官員以30歲為上限,多一個月也不行。本意是要幹部年輕化,但是標準過重錶面,操作過於粗糙,既傷害了許多幹部,也造成事業的損失。事後證明,這批選拔出來的官員淘汰率很高。該政策一貫徹就是幾年,當時一批40歲左右的官員未能入選,等日後發現方法有問題的時候,當時40歲的人已經超過了45歲,年齡過線,被使用的幾率大為下降。這樣就浪費了一批成熟的人才。
  為創建國內或國際一流大學,一些高校在緊鑼密鼓地引進人才,前一段一則微博,引起人們對高校招聘人才的關註。
  這則微博寫道:“現在一流高校基本不進‘土鱉’博士,‘海龜’還要美國一流大學的。二三方陣的高校也在搶‘海龜’,但對‘土鱉’,不論博士哪兒畢業,本科一律要求是‘985’或‘211’院校,否則沒門。這既反映教職人員短缺,也是翻版的GDP競賽。教育血統論否定中國高等教育,否定後天努力。其實更應該以成果論英雄,管你是誰,只要成果達標即可。”這種選聘人才的做法,是嚴重的學歷歧視,反映出高校的人才選拔評價方式還比較僵化落後。有些高校之所以重視洋博士,對土博士提出“三個985”要求——即三代學歷,要求本科、碩士、博士畢業的學校都是“985”高校,首要考慮的是要製造“好看”的人才數據。近年來,高校在宣傳本校的師資隊伍構成時,總會列舉出“海龜”數據、教師中博士比例數據。按照這樣的選才標準,大學對應聘者根本不用認真考察,而只需拿學歷的“尺子”去“量”即可。
  在人才選拔上,簡單以年齡、學歷一刀切來衡量不靠譜,那以發表的論著來論如何?重數量、輕質量,重論著刊發地的級別而少內在的評判等,已是這些年學界突出的現象。在這種氛圍下,報刊上的短文章受到極端輕視。在各種原因的推動下,有些論著臃腫冗長,已走到異化的地步。真希望我們的文化學術評判不要那麼極端地一刀切……歡迎厚重的論著,也允許精練的短章,這樣才可能更有利於文化學術的繁榮。不應忘記,魯迅產生重要影響的雜文大都是發表在報紙副刊上的短文。
  現實世界的事物是豐富多彩的,存有各種差異性。要避免一刀切,就要調查研究,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這樣一來,問題的多重性就呈現出來,工作自然就繁重了,但不這樣,又何談文化學術的創新?又如何把工作乾好呢?  (原標題:切切不可一切一刀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mrgn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